近日,沙特主权财富基金 PIF 和日本丸红株式会社 Marubeni Corp。签署了谅解备忘录,共同研究在沙特制造清洁的氢能源。前者是世界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,后者是日本五大综合商社之一,为何突然在一起搞氢能源了呢?
沙特:卖油终有尽头,所以改卖氢气?
2022 年对沙特来说又是卖油数钱数到手软的一年,沙特统计总局的数据显示,2022 年全年,沙特赚取了高达 3260 亿美元的石油收入。超低的开采成本加上俄乌冲突带来的高油价,沙特的石油收入大部分都是利润,这让沙特在全民发福利的背景下实现了财政盈余,并取得了8.7%的 GDP 增长,冠绝所有 G20 国家。
(资料图片)
不过眼下“向可持续能源转型”(马斯克的口头禅)已经成了全球的主流意见,主要大国也宣示了实现“碳中和”的年份,而国际公认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,80%以上来自于化石能源使用,那么摆脱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就迫在眉睫了。
实际上中国这两年的石油进口量已经在逐年下滑了,2021 年我国石油进口 5.13 亿吨,较 2020 年下滑了 5.36%,2022 年石油进口 5.08 亿吨,同比下滑了 1%。
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,正在减少石油的进口,可以想象沙特现在是多么的焦虑,毕竟有那么多的王子公主要养,还有几乎不怎么劳动的国民。
不卖石油了,拿什么赚钱?发展工业不太现实,搞旅游业比不过网红城市迪拜,还是卖资源这种钱好使,于是沙特和一些中东国家比如阿联酋、阿曼都把目光投向了氢能源。
话说这地里又不冒氢气,沙特拿什么卖呢?答案在于光伏,目前制氢的方法有很多,绿氢是最清洁的方式,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于零,主要方法就是电解氢。
因此只要有足够的清洁电力便能有足够的绿氢,在近期特斯拉的“宏伟计划 3”中,马斯克提到只需要在地球表面积的 0.2%铺满光伏板,相当于两个法国的面积,就足够人类电力使用。
而沙特本身国土面积不小(215 万平方公里,算很大了),而且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没啥人的荒漠,日照强度和时间还特别突出,简直是光伏发电的天选之地。
沙特的地理决定了制氢的巨大潜力,未来石油收入锐减的时候可以通过卖氢气来赚钱,不过问题来了,沙特的氢气要卖给谁呢?
日本:氢能源技术全球领先,但氢气还要进口
日本对氢能源的研究可能比大家想象中的都要早,20 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,让对石油高度依赖的日本开始重视起新能源来,氢能源就是其中一个关注路线。
1973 年,日本成立“氢能源协会”并出台了一系列计划,包括 1974~1992 年的“阳光计划”、1978~1992 年的“月光计划”、1993~2002 年的“新阳光计划”等,涉及制氢技术、燃料电池和液化储氢的研发等领域。
日本汽车行业的代表丰田汽车也于 1992 年开始研究氢能源(某种程度来说日本政府害了日本车企),目前已经推出了二代 Mirai。
不过真正让日本加速拥抱氢能源的是 2011 年的福岛核泄露事件,直接震碎了日本的“核电梦”,此前占比达到 30%的核电供应,逐步下降到目前的 10%左右,火力发电则上升至 70%左右,并且一直伴随着“缺电”和“电费不断上涨”的困境。
具体有多夸张呢,首先是日本号召“节约用电”,比如午睡期间办公楼的灯全部熄灭、尽量少乘坐电梯……
在日本近些年电费也是连年上涨,从东京电力控股 2022 年 8 月的电费来看,连续 12 个月涨价至约 9120 日元(约合人民币 459.3 元),涨幅达到 3 成。
与此同时日本的地理禀赋在“发电”这块儿是先天不足的,既没有多少水利资源,也没有足够的有充足光照的地方放光伏板,注定了不过现在还是未来,都得通过进口资源的方式来发电和满足其他能源需求。只不过现在是进口石油天然气,未来得进口氢气。
可以预计未来随着全球转向可持续能源,会形成一种“沙特制氢—海运到日本—日本用氢发电”的链条,此外氢气还可以家庭供暖、为飞机、轮船和卡车提供燃料等。
中国:氢能源时代的隐形冠军
沙特制氢再运到日本,这中间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?
答案就在于光伏、船舶和基建,首先沙特制氢得要光伏发电再来电解,这里列两组数据,2022 年,中国光伏产品(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)出口总额约 512.5 亿美元,同比增长 80.3%,出口额、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;国际能源署(IEA)报告指出,目前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组件市场份额已超 80%,过去十年中国对光伏产业投资超 500 亿美元(合 486 亿欧元),为欧洲的十倍,十大领先光伏企业均位于中国。
也就是说沙特想要制造清洁的氢气,首先得花大钱从中国进口足够多的光伏设备,毕竟只有中国能提供这么多质优价廉的产品。
其次是沙特把氢气运到日本,得有类似于现在天然气 LNG 运输船,这些订单大部分也会流入到中国手里。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,去年全年新船订单量为 1384 艘总计 4278 万修正总吨(CGT),中国船企承接了 2082 万 CGT、728 艘,市场占有率达到 49%。并且中国的份额还处于增长中,去年 12 月,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 47 艘总计 165 万 CGT,其中中国承接了 35 艘总计 124 万 CGT,市场占有率达到 75%。
最后就是基建方面了,光伏板的安装、氢气的运输管道以及港口、船坞等建设的订单很大一部分也会流入中国,毕竟“基建狂魔”的称号不是吹的,懂得都懂。
关键词: